上一篇文章中,维信仪器仪表详解了超五类和六类链路的极限传输速度,大伙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将给大家详解三个传输链路的相关协议。


  根据IEEE 802.3工作组给出的传输链路协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2.5GBase-T、5GBase-T及10GBase-T是1000Base-T后的传输协议。也是未来十五年极有可能普及的传输宽带。那么,这三种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样的物理层链路才能承载这三个宽带呢?


  要想了解这三个协议的工作原理。我们必须先要了解的是10GBase-T的工作原理,才能进一步了解2.5GBase-T、5GBase-T的工作原理。因为2.5GBase-T、5GBase-T是由10GBase-T演化而来的。

2022021416200433136-协议.jpg

  10GBase-T于2006年由IEEE 802.3工作组发布,标准为IEEE 802.3an-2006。该标准定义了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 Base-ZR、10GBase-LX 4、10GBase-CX 4、10GBas e-T、10GBase-KX 4、10GBase-KR、10GBase-LW、10GBase-EW、10GBase-ZW等以太网规范,不同规范的区别如下表:


  在这主要关注铜缆系统10GBase-T。与1000Base-T不同,10GBase-T系统应用在每对能传输不低于400MHz带宽的4对双绞线上。因此,其必须使用超六类或者七类线缆,超六类布线系统。通过采用Tomlinson-Hara shima预编码(简称THP)技术实现高效的信号均衡处理,降低因频率提高带来的插入损耗升高的影响,使用高性能的均衡器减轻因近百位发射脉冲导致大量出现的符号间干扰(IS I)现象,并通过在整个信道上布满Tap以降低串扰及回波损耗对有用信号的影响。


  更多精彩好文尽在维信官方网站,尽请关注。